杉木桩在河道治理中展现出显著的生态价值,其核心优势体现在固土护岸、生物多样性促进及水质改善三方面。
杉木桩耐水性强,含天然抗虫防腐成分“杉脑”,可在水下保持数十年不腐烂,这一特性使其成为河道护坡的理想材料。通过垂直打入河岸边坡,杉木桩能有效固定土壤结构,防止水流冲刷导致的侵蚀,维护河道稳定性,减少水土流失风险。例如,在池州清溪河生态修复项目中,杉木桩被用于存蓄垫层碎石与种植土,为挺水植物提供稳固基底,防止水流冲刷破坏植被群落。
杉木桩的布置还能为水生生物创造栖息地。其水下部分形成复杂结构,为鱼类、底栖动物及微生物提供遮蔽与繁殖空间,促进生物多样性恢复。在湿地公园建设中,适量引入杉木桩可模拟自然水下环境,提升生态系统复杂性,增强生态韧性。
此外,杉木桩的天然透气性有利于微生物附着生长,加速有机物分解,从而改善水质。其缓慢腐烂过程虽释放少量有机物,但好氧分解耗氧速率低于水体复氧能力,不会破坏水体平衡,反而能通过微生物活动提升水体自净能力。
相较于水泥桩,杉木桩成本更低、施工便捷,且废弃后可自然降解,符合绿色工程理念。在中小型河道治理项目中,其性价比优势尤为突出,既能满足工程需求,又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干扰,实现“治理-修复-共生”的良性循环。